其他
赵桂霞:办一所“心灵不打结”的学校 | 头条
苏格拉底说:教育不是灌输,而是点燃火焰;
蒙台梭利说:教育就是激发生命、充实生命,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;
费希特说:教育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,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;
叶芝说: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;
雅思贝尔斯说: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,而非理智和认识的堆积;
马克思说: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,教育之为教育,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。
再一次读这些教育家、哲学家、思想家关于教育的理解,我们读到了什么?
2016世界经济论坛发布“未来工作”的报告,这份报告显示:全世界2016年入读小学的儿童中,65%的孩子未来将从事现在不存在的工作。
当这样的未来来到我们面前时,我们教育人该做怎样的回答?他们一生要换5~7份工作,要横跨2~3个行业,不确定性、模糊性、可变性是未来的三大特征,应对这样的未来,教育到底应该怎么做?
其实,越是未来,越是本来。教育本来就是要唤醒一个人内在生长的力量。正如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简洁的表达:教育就是解放心灵。他进一步说:“我非常希望通过这些信件来传达,学校应该是什么样的,并且告诉那些对学校负有责任的人,这些学校不仅要在学业上非常出色,而且要关心对人的全面培养,必须帮助学生和教师自然地绽放。”
回看我们的教育实践:学业出色,我们一直在追求;全面培养,我们现在正在关注;而师生心灵的绽放,我们好像离它很远。
教育本来的样子,就是实现师生心灵的绽放。我们要做的面向未来的教育,一定也应该是这个样子。
什么样的学校是“心灵不打结”的学校?
捋清基本问题后,我开始观察反思自己所在的歌尔教育集团是否具备这些要素。
2019年,集团旗下的幼稚园、小学和中学,依次进入招生运营阶段。非常奇怪的是,9月份开学季,听不到幼稚园孩子入园时的哭闹声,相反,孩子每天盼着来园,周末不愿意回家,最渴望的就是星期一。小冉的妈妈在给孩子每周一的信中这样表达:“你来到了一所有魔法的幼稚园,你告诉我你爱这里的一切”。牟歌对她妈妈说:“您能不能别每天都来接我,我想住校!”
是什么让孩子有了这样的期待?在这个园里,我们尊重孩子的一切,接纳孩子所有的不同,允许孩子在这里做他想做的任何事。顺着孩子的天性生长,这是办园的基本宗旨。
幼稚园的小香可特别喜欢秋千,但是她一直不敢荡起来。老师没有选择去推她,而是问她:“需要我推一推你吗?”“不用、不用,我自己可以”。我们相信她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推动起来。果然在10月底老师给小香可的观察记录中,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表达:“小香可已经荡起来了,而且飞得很高”。这个时候的她,有一种从内而外的喜悦感。有了这样一份喜悦,未来孩子就敢于去突破一切的挑战,这就是我们理解的教育。
我们放下教导和改变,坚持“儿童在前,教师在后”,循着儿童的生长节律,让孩子自然生长。
在这个园所里,孩子一个上午要在246种工作里自主选择、自我发展、自我完善、自我形成,老师则观察和记录孩子的状态,发现孩子的需要,创造有准备的环境。
此外,孩子们每天用画笔记录下自己一天的经历,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,爸爸妈妈记录下来,成了一本本“看图说话”。它连接亲子关系,也让我们从中读懂了孩子。
这正是我们眼中“不打结”的学校。
也正如卢梭所说,“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”。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,却实实在在地对孩子产生影响,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,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。
怎样办一所“心灵不打结”的学校?
好的教育,自然是遵循这三个规律来做。
一是,遵循教育教学规律。
在歌尔小学开学的那一天,“小林校长”在门口迎接孩子们,他送给每个孩子一包彩色的种子,同时有一份亲笔信,他告诉孩子们,请你种下这包种子,仔细的呵护,观察它从破土到生长的全过程。孩子带着好奇种下了这包种子,也带着好奇开启了小学阶段的新生活。
这是《你好,学校》主题探究课程里的第一个篇章。接下来,其他四个篇章依次开设:彩绘蝴蝶我的家;走遍校园找到TA;致一年后的自己;踏歌入学。
主题探究课程给了孩子什么?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,学习不再局限于教材,世界成了他们的教科书;数学不再是数字的简单相加,而是在玩游戏中,在师生互动中,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中,完成了知识的学习。以一年级为例,主题探究课程包括:你好,学校;会变的月亮;不一样的国庆;身体的秘密;诗情画意遇见秋;发现春天。
从生活中来,到生活中去,在做的过程中学习,在体验当中生长,这是教育要追求的东西。
在歌尔中学部,同样要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要。中学阶段孩子差异大,我们开发了基本课程、分项课程、综合课程、特色课程、引擎课程的“翱翔课程”。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满足成长需要的课程,能够翱翔起来。中学部目前开发的课程达288门,丰富而多元。
同样是上体育课,他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,如果学生喜欢,就特别愿意参与其中。为满足孩子的需要,我们就有了一个人的课堂,三个人的教室,还把一节课自然分成五个学习形态,五个学习区域。
每个孩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跑道,他自然能快乐奔跑。
二是,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。
怎样进行生命成长?生命成长一定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。他在校园里的生活接触最多的、交往最深的,一定是他的老师。所以毫无疑问,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生命成长的重要基石”。在这里,营造孩子安全、开放、包容、接纳、理解、尊重……的气场,拥抱每一个孩子。
老师的言行更可以点燃孩子的火花。小鑫在小学的时候,他的一双眼睛被老师羞辱过:“你瞪着一双傻傻的眼睛。”在中学老师说:“你那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总是透漏着善良。”从此孩子就变了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语言去告诉孩子,“你记笔记的样子很认真,而且边写边思考。”“你分享的时候很用心,这份真诚让我们很感动。”等等。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能点醒我们的孩子。
如果孩子已经有心结了,就需要特别支持。在歌尔教育,我们通过调研找到了学生需要突破的六个维度,创造了“歌尔少年的六维成长图”,包括主动成长、自尊自信、理解他人、自我管理、责任担当、坚定意志。每个孩子找到他需要突破的成长点,用生命成长锻炼营的方式,开启每个孩子的生命成长之旅。在这里,我们看到了不敢登台演讲的孩子,大胆地展示自己;不做作业的孩子,有了作业的习惯;回到课堂上,我们还看到了一个鲜活起来的孩子。
三是,遵循教师发展规律
每个人行动背后都有一套思想体系,它是由信念、价值和规条组成。这些体系因为有过去的经历带来,所以伴随着我们。而且一旦遇到相同的情境,就会自动运行这套系统,所以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个事物有相同的看法。
因为人与人思想体系的不同,教师就会出现“心结”。帮助教师打开“心结”,是校长的职责所在。因此,老师的成长不再只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成长,而是把生命成长、文化熔炼和教育教学成长三位一体进行融合,构建三维度的成长系统。而且,在这三个维度中,生命成长是第一位的,只有生命成长,才有教育教学成长的渴望。我们的做法是:
只靠锻炼营行吗?当然不行,真正的改变必须在行动当中。
王老师被评为学校11月份的“月度人物”,理由很简单,他一个月的时间家访了班里所有的孩子。学校没有统一安排,他为什么主动家访?因为他在生命成长锻炼营里发现了他的局限——情绪失控,他想当一个情绪控制的高手,但他发现只是刻意地控制情绪很难做到,他必须理解到每一个孩子。于是他走到每一个家庭里,发现了每个家庭的故事,从此他真的做到了成为情绪管控的高手。
其二,构建生长学术的组织架构。在一个关注师生心灵生长的学校里,组织架构必须支持到每个老师学术的生长。
因为行政管控是束缚人的,学术组织才能创造学术的力量。在歌尔学校,我们构建了学院制组织结构。把所有的学科分解、聚合,构建起人文学院、数理学院、艺体技学院,然后再把学生成长的那一部分构建为知行学院,四大学院,以及两大中心:行政服务中心和教学服务中心。
学院制从学科出发,尊重了每个老师,让学术滋养生命,所以才有了今天的“双师双导”课堂;因为老师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学术研究,于是有更多的老师走向个性化的辅导;我们也看到,跨学科的综合课程一个接一个地被开发出来;更看到了,学科的老师装扮他的学科教室成了本来应该有的样子。用学术滋养教师的生命,教师得到了最大的尊重。
其三,营造追梦理想的文化场域。想要世界变成什么,你先要变成什么。老师是什么?老师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当中,担当创造历史的人,我们必须有这样的梦想。于是我们把原来的组织评价变更为自我评价,在自我评价当中,我们看到了老师慎重地对自己做出评价,不会过高,也不会过低,这样的评价成了老师的自我诊断,他便会走向自我改进。
丹尼尔·戈尔曼说过,“自我觉察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技能。那些准确的自我评价技能,能够让人们意识到自身的力量和弱点。他们通过经验进行学习,这种经验包括各种各样的反思,开放性的反馈、新建议以及新视野。”
还有,不断地发现老师的阳光故事,通过月度人物、发现阳光的海报进行传播,在校园里倡导正能量。
今天我们说要办一所“心灵不打结”的学校,它的价值在哪里?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“结”绑在腿上已经一年,但是我们总能看到她满脸的阳光,因为她自信、坚强、因为她无畏未知。面向未来,我们的师生是不是也应该有这样一个无畏未知的状态呢?
作者 | 赵桂霞,山东潍坊歌尔教育集团总校长来源 | 本文根据赵桂霞在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的演讲录音整理整理 | 张清责编 | 芋圆
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
Modified on